以“一网统管”智慧平台整合城市运行体征数据,让城市治理更智能、更高效、更精准;以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融合试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共治;以“一区一策”推进老旧小区改造,着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……湖北省武汉市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,从多方面系统推进治理能力跃升。
在武汉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(以下简称“城运中心”)综合调度大厅的巨屏上,无人机巡航画面、交通流量统计、突发事件预警——众多城市体征数据被实时感知、分析和用于精准调度。武汉市城运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,市城运中心汇集全市各端口数据,利用多模态大模型构建“感知—监测—研判—预警—处置—评估”智慧城市治理体系,让城市治理从被动转变为主动。
依托智慧城市“一网统管”,武汉市城运中心实现对日常重点区域的前置研判快处,大型活动的快速响应与调度,还将其延伸至民生服务的细微之处。
武昌区城运中心抓取一则市民投诉“附近有持续的焦糊味”后,迅速派单,紫阳街道平安办、复兴路社区、消防救援站、天然气公司接诉立即上门核实处置,经查系楼顶防水工人趁夜烧沥青施工所致。
武汉市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,市城运平台已集成全市297架无人机感知能力,实时接入十大类事件来源,归集1500余项城市体征指标,打通14个市直部门专业指挥系统,加速成为协调各方、推动建设智慧城市“一网统管”的重要抓手,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更高效智能的决策支撑。
今年,武汉市启动社区亲民化改造项目,第一批26个社区撤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内的办公柜台,为居民腾出最大活动空间。其间,改造方案由居民提意见、谈想法。澜菲溪岸社区党委书记张晶说:“改造过程中,党群邻里关系拉近,逐渐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。”
居民参与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动力。武汉以党建引领推行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融合试点,社工专业引领,志愿者广泛参与,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。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强化党建引领,推动专业赋能,打造服务品牌,营造志愿服务氛围,推动融合试点发展走深走实。
“以前下大雨必淹,现在下雨不怕了。”在硚口区武汉轻工业大学“老三栋”宿舍,小区居民黄志顺说,今年夏天经历几场大雨,小区经受住了“考验”。
“老三栋”宿舍建成于1957年,地下管网排水不畅,逢雨必淹。据硚口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工作人员介绍,老旧小区改造实行“一区一策”,“老三栋”宿舍旧改工程新建专用雨水管道,同时路面硬化向两侧倾斜,引水入渠,加快排水速度。
在推动既有住宅硬件提升的同时,武汉持续推动电梯加装工作,老旧小区的居住品质实现从基础修复向功能优化的升级。
早期,电梯加装流程复杂,有业主江勇撰写近4000字《加装电梯操作手册》,供其他楼栋参考。“现在流程优化了,少操不少心。”沙湖社区党委书记徐玉萍说,今年以来,武昌区持续优化审批流程,将原有10个环节压减到居民签字、现场踏勘、编制方案、公示意见、联合审批5个步骤,前台一窗受理、后台联审联办,居民用手机即可一键申请。
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,武汉继续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,下足“绣花”功夫,将改造老旧小区200个、完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000台,持续推动电梯更新。
摘自 《中国建设报》 2025.09.10 吴雯